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类)专业建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9-08浏览次数:0

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类)专业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类)专业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根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十二五”发展总规划(2011——2015年)》,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类)专业建设现状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在,自2004年成功申办的服装设计高职(两年)专业和2008年成功申办的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条件之上,于2013年根据学院的发展壮大和社会、企业对服装人才的需求,而申办的艺术类招生的四年制本科专业。本专业是培养服装设计以及相关设计方向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并与2014年开始招生。

2、本专业现有的办学条件(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公用,详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建设材料)

3、现有师资队伍(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公用,详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建设材料)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把握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的战略机遇,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的基础和优势,以及全国服装行业的用人需求为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理论联系实践、校企联合为出发点的指导思想。在专业建设中不断发挥我们的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就业平台。

三、专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1、在校生人数规模建设,在校学生人数规模是专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建设的根基。学生人数以逐年100人左右的规模递增,计划五年之内即2018年在校生人数发展达到400人左右。

2、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之一是人才队伍的培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科研、实践能力较强、实力较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也是学科发展是否具有潜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以下目标:

1)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针,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服装专业研究生,另一方面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进家用纺织品设计和形象设计方向高层次人才各一名。形成一支学历和学位层次有较大提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的专任教师队伍。争取专任教师中五年期间,教授、副教授岗位达到教师总体岗位的30%左右,讲师岗位则应达到40%,研究生学位比例争取达到70%左右。总体师生比达到116,专业教师数量总体达到25人左右。

2)做好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工作,五年期间选拔培养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5名,学科带头人1——2名以上。

3)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研修,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并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学校讲学与学术交流2——4次。

4)力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较大发展,学历结构中以研究生为骨干,本科为主;建立一支人员充足、结构合理、能力较强,完全胜任教学科研需要的实践教学队伍。

3、加强科研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

1)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在学校总体建设目标的框架内,高举创新和特色的旗帜,凝练鲜明的学科科研方向,建立多学科交叉协作,联合攻关的科研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协作,提高科研水平。五年期间,力争承担省级各类科研项目2——3项,市级科研项目3——5项、校级科研项目5——8项。

2)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设好《服装设计学》、《时装画技法》、《中外服装史》等一批校级精品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各种条件,并每年遴选12个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五年内逐步将《服装设计学》、《时装画技法》、《中外服装史》等课程建设为省级重点精品课程。

3)加强科研管理,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措施和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4)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改革工作,通过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实施“专业与职业结合,教学与培训结合及实习与就业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推动学生就业力和就业率的提高。

5)加速发展应用型开发研究,与服装企业紧密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科研科技产业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4、特色专业建设

在三年之内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打造成为校级特色专业,且在此基础上,争取五年之内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5、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原实验室(与服装设计与工程公用)部分,加强实验设备的更新与维护。根据教学需求,在五年期间逐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画室、手工艺设计实验室、时尚摄影实验室等一批能够满足服装、服饰、家纺品设计等专业教学与科研的校级重点实验室。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五年之内建设5——10个以设计为中心的教学实训基地,兼顾服装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以及形象设计方向。

6、课程建设

通过专业调研,优化课程结构。通过校企合作,调整课程内容。目前已经确定了服装与服饰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形象设计等三个方向。并通过教学研究,完善课程标准。通过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并围绕特色专业,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构建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实现专业联动,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思想。逐步实现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方向明确,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的目标。

7、图书资料及教材建设

1)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并联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积极筹建服装专业图书资料室,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2)教材建设方面,要积极选用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确保教材的选优率95%以上。同时积极鼓励并组织教师同服装企业等一线专家和管理人员合作编写本专业的参考教材。重视实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必须做到与理论教学相配合、符合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对实训课程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更应该强调编写稳定性、通用性较强的实习教材。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要体现规范化,具有创新性与综合性,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对策

1、成立专门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等有关专家、本院有关领导和专职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审议专业建设的发展规划,审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监控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专业调研、技术开发和服务提供咨询,对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等。

2、校企合作,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

根据专业发展进行专业细分,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及时完善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密切专业与产业的联系,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3、形成专业调整的良性运行机制

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学科评价体系,通过科研、咨询研讨等途径对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定期进行调整,形成积极的反馈和促进,建立良好的创新、更新、进入和退出机制。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