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古今,半丝半缕传匠心。8月16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时装艺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奔赴宝鸡市千阳县闫家村,走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市级传承人李银惠,她师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爱姐,走进她的刺绣传习所,探寻西秦刺绣的独特魅力。
调研团来到李银惠老师的西秦刺绣传习所。古色古香的空间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刺绣佳作。色彩斑斓的虎头帽、精致小巧的香囊、图案精美的绣片,无一不展现着西秦刺绣的独特魅力。墙面挂满了色彩浓烈的虎头枕、“五毒”蛤蟆等传统绣品,针脚细密处尽显关中民间艺术的质朴生命力。
其中,色彩斑斓、寓意美好的蝴蝶挂件以苏绣针法勾勒轮廓,辅以盘金绣、平针绣等传统技艺,成为年轻游客和电商平台的“新宠”。“这些蝴蝶挂件今年夏天销量翻了三倍,很多客户一次性订购上百件。”李银惠老师的女儿介绍,通过微信小程序和电商平台推广,传统刺绣走出了“深闺”,飞向全国市场。
交流中,李银惠老师向同学们讲述西秦刺绣的历史渊源与技艺精髓。从选料、绘图到刺绣、装裱,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千阳人的生活智慧与审美追求。同学们围站在作品旁,认真聆听讲解,不时上手观察细节,亲身感受针尖上的“非遗”温度。当了解到刺绣产业为当地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时,实践团成员更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现实意义。
此次走访,不仅让大学生近距离触摸西秦刺绣的文化脉络,更激发了青年群体守护非遗、创新传承的热情。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把调研收获转化为传播非遗的动力,通过创意设计、新媒体推广等方式,让西秦刺绣“活”在当下,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技艺的时代魅力,助力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续写属于新时代的“针尖传奇” 。
西秦刺绣的千年脉络,在李银惠老师的针下延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青年与手艺人的对话中萌芽。此次探访,让实践团成员亲身感受了西秦刺绣的艺术魅力,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价值的理解。大家表示,会积极做好文化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西秦刺绣,助力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让非遗“活”在当下、“火”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