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应千阳县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的需求,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时装艺术学院赴宝鸡千阳社会实践团在侯贝贝、周川渝、寇馨之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为绣娘们设计了一套融合西秦刺绣布老虎纹样与新中式马甲元素的工服。
此次设计以五毒布老虎为核心灵感来源。作为西秦刺绣中极具特色的品类,五毒布老虎承载着当地“以毒攻毒”的祈福驱邪文化寓意,将蝎子、蜈蚣、蛇、蟾蜍、壁虎五种毒物纹样与老虎形象结合,是民俗智慧与刺绣技艺的生动融合。设计团队从中提炼出五毒符号、虎头轮廓、虎身纹理等核心元素:将虎头“王”字纹简化为领口几何装饰;对驱邪的五毒符号进行色彩调和与形态简化,转化为后背虎形绣片上的灵动点缀;虎身旋毛纹则化为衣摆暗纹,留存老手艺的温度。
结合园区负责人提出的“宽松版型,方便绣娘活动”的需求,款式设计以中式马甲为基础,在保留立领、对襟等传统特征的同时,对整体轮廓进行加宽处理,确保绣娘在抬手、弯腰、操作绣绷等工作过程中不受束缚,可自如施展针法。衣长经过反复调试,既保留了马甲的传统韵味,又避免对行动造成影响,保障弯腰取物等动作的灵活性。
设计方案完成后,得到了园区负责人王海燕老师的认可。她评价道:“这套工服不仅把五毒布老虎的文化留住了,还考虑到了绣娘干活的实际需求,传统和实用结合得特别好,穿出去能体现咱们西秦刺绣的特色。”
这份满意的反馈,恰是对“老手艺如何在当下焕发活力”这一命题的生动回应——当五毒布老虎的纹样不再只藏于民俗展品中,当中式马甲跳出传统服饰的刻板印象,老手艺便有了与当代生活对话的底气。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后续考虑将五毒纹样与马褂的融合思路延伸到园区文创产品开发中,让西秦刺绣的文化符号通过更多元的载体走进大众视野。可以期待,随着这套工服的落地与后续延伸设计的推进,千年刺绣文化将在一针一线的当代实践中,持续书写更鲜活的篇章。